学生调查 篇1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门口的小卖部每次放学都挤满了学生,有的买零食,有的买他们的零花钱从哪儿来?平时又是怎样支配的?为了解中的疑惑,我对班级里的.60名展开了调查。
我给每个同学都下发了一张调查表,从调查表中我知道了,90%的同学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在商店里用物品和别人兑换来的,再从支配上来看50%的同学用零花钱来买吃的零食,40%的同学用零花钱来买玩具,还有5%的同学用零花钱来买学习用品,剩下的5%的同学,不让他们乱花钱。从上面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10%的学生能够正确支配,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并且也可以知道,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而且父母对这种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我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
1、现在学生普遍庭情况不错,家长每天给学生几块钱的零花钱根本不在意。
2、得到钱太容易,同学们不会去想怎么花钱,平时花钱时,没有计划,甚至大手大脚,也不去想父母平时挣钱多不容易。
3、家长太溺爱,相信自己的,只管给钱,不管钱的去路,导致孩子缺乏理财概念。
4、同时学校对学生怎样合理使用钱物还缺少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我提出以下建议:
1、每位家长都应该重视自家孩子在用钱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知晓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2、同学们自己应该合理使用钱财,不要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计划。
3、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理财这方面的教育,在假期让孩子进行实践,或与父母交换身份一天,让他们能够意识到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可利用假期的让他们做一天生意,跟着上一天班。
同学们,每一分都是父母花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辛勤工作获取来的,但是花钱只需一秒。我们要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崇尚简朴的生活,养成良好的消费。
学生调查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喜爱这门学科;喜爱这门学科,才会愿意学、愿意认真听老师讲课。为了完成有关本次“小学生学习兴趣现状调查总结报告“,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
同学们在回答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和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时,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从本次调查活动中看出,同学们在对某科学习方面有兴趣的原因基本一致,调查情况如下:
一、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最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老师讲得好;
(2)从小喜欢,基础较好;
(3)课堂气氛活跃;
(4)能动手动脑参加实践。
这几条显然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如果这几条都没有达到,同学们便会感到无聊、枯燥,久而久之,自然不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也自然不会喜欢这一学科。
最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基础不好;
(2)老师讲得不好,课堂枯燥无味;
(3)老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同学
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造成了同学们对这一学科厌烦的心理,这一学科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便提不上去。
二、对不同老师的兴趣
最喜欢这样的老师:
(1)不偏心、平等待人的老师;
(1温柔、幽默的老师;
(2学识渊博的老师;
(3关心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
最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1)不认真、不负责的老师;
(2)偏心、体罚学生的老师;
(3)抽烟、拖堂的老师。
从“对不同老师的兴趣“项调查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有一定的标准。他们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因此,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家庭方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由于一些家长过高的要求与期望,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拥有自信。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不再有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从中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所以,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拥有学习兴趣,知识的大门就已经开启了一半。
学生调查 篇3
一、 大学生班集体意识现状及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办法,发出44份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41份,问卷有效率100%。分析结论如下。
(一)1、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1)在对班集体的认知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76%的学生认为大学集体是温暖的家,心灵的归属,有10%的学生认为集体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另有14%的学生不清楚大学对于他意味着什么。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能将集体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将大学集体看的很淡。
(2)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40%的学生认为大学能给自己带来温暖,32%的学生认为大学能给自己带来热闹,21%的学生觉得大学能给自己带来荣誉,仅有7%的学生认为大学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和束缚。大学生在集体中,大多数恩能够生活的比较开心,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舒心,仅有少部分无法正常融入集体当中,这说明,集体带给学生的多是积极的影响,而学生对这种影响给予了正面的认知与反馈。例如:
学生对班级开展班级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认为根本没必要看站班级活动。
2. 大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目的
在调查的41为大学生中,只有14位同学选择了参加班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树立班级形象,而选择活动本身意义的同学有2位,还有5位同学觉得参加班级活动是为了好玩。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是取决于活动本身对自己是否有益。
3. 不想参加班级活动的原因
抽取问卷中的第17题:你不想参加班集体活动的原因是?(选项后的数据是该选项被选择的次数)A. 活动太无聊 9 B.有事要忙,没空参加 30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对自己没有帮助 1 E. 其他 1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想参加班级活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自己有事要忙,没有时间参加,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不想参加班级活动;第二个方面是活动本身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班级活动太无聊;第三个方面是认为班级活动对自己没有帮助,这是极少数人的原因。
大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班的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活动中,能更好的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让班级更加和谐,也让班级成员有一种集体认同感。但是从这份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对班级开展的活动,是有选择的参加,大多数人更愿意参加那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或者是对自己有益的班级活动。所以要提高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必须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
(三)班级管理模式及参与度
班级是高校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事务与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每一位同学都应尽量参与其中,为班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的班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班级事务决策以及班级管理方面的参与度。
(一)班级事务决策
1.63.4%的同学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可见这部分同学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决策,关心班级的发展,为班级的进步献计献策,这是班级意识强烈的一种表现。我们要明确知道,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的发展与个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
2. 还有很多同学对班级事务不闻不问,或是持观望态度,这是对班级不负责任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当前大学生的突出特点引起的,现在的大学生想法多,实践少,集体意识淡漠。很多学生对班级的民主管理更是懒得参与,认为这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赔本买卖”。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中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思想的消极影响,一些原本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学生也因怕被同学说三道四而畏缩不前,甚至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如班内有12.2%的同学会积极参加班内事务的讨论,有56.1%的同学是比较积极地参加讨论,这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在班级决策中扮演了参与者或是助手的角色,能够为班级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有37.1%的同学讨论活动持一般态度,这些同学中有一部分认为自己扮演了观众的角色,并没有为班级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个班级中没有同学会不积极参加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说明大家都有比较好的班级意识。
(二)班级管理模式
大学的班级都是由学生直接管理的,少数情况下会有班主任的指导性参与,这体现了高校班级管理相对民主的特点,尤其是允许学生轮流当值管理,这在很大成度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的民主管理应当走在整个社会的前列。作为身兼民主管理主体之一和被管理对象双重角色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更自觉、更主动,民主参与热情更高,他们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管理班级的必然性。同时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是学生具有班级意识的.体现。由此可知,该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具有很强的班级意识。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该班的班级管理模式属于学生管理的民主模式,理论上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但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仅有10%的学生非常满意这种模式,66%的学生比较满意,还有7%的同学不满意这种模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首先,在高校中,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理应重视学生民主参与精神的培养和民主决策过程的体现。
但因受我国传统文化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多有一种思维定势:管理就是如何顺利处理行政事务,提起民主就容易和自由、无序划等号,因此真正的民主很难实现。
其次,班团委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班团委是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最主要形式,应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班级事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很多班级的班团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班团委干部应该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管理工作,让所有人对班级事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班级意识与班级荣誉感。
(四)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对学习、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大家在大学生活的交往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许多的问题。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中,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加强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大学生在与班级成员的相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注意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常能考虑他人的感受,并且他们认为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少部分学生认为班级同学的关系不太热情,或者觉得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本无所谓。
2. 少部分学生不合群的原因
(1)心理闭锁。主要表现在对同学不信任,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墙。有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时,喜欢主观猜测,怀疑对方。对他人的敌意和猜疑,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作为对等的回报。这样,无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自私自利, 求全责备。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但又普遍缺少社会的磨练,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这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认为他人为我是理所当然的,我为他人是难以接受的。这类大学生只能让人敬而远之,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3)自卑与清高。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这种孤傲的心理使人在交往过程中容易摆出“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态势,这难免引起对方的厌倦和反感。
(4)嫉贤和报复。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嫉贤妒能,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讽刺、挖苦、中伤,或者在别人遭遇困难和挫折时, 幸灾乐祸;另外与嫉妒心理相伴而行的还有报复心理,使交往双方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不仅得不到化解,反而加剧。
(5)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常常直接引发交往中的冲突,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对人充满敌意、态度生硬或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苛求于人;有的人虚伪奸狡,为人心术不正。这些都是极易引发人际交往冲突的因素,是人际交往障碍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多数高校学生的班集体意识比较强,但仍有部分同学十分缺乏这种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的缺失;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班级建设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班级似乎是少数人的班级, 有些大学生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与同学间的关系。大学生这些不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了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班级的和谐,每个班级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合适的建设策略。
(一)以爱心鼓舞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领导者,他们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管理的职责。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了情感的连接点,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要达到这种师生之间的融合,老师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到心灵上的慰藉。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学生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用真情感
动学生,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
(二)合理设立班级成员的角色
通过班级内部各种角色的设立,使每个班级成员在班级中都有一定的职务,承担一定的权力和义务,这有利于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知人善任,提供展示的舞台,滋发每个成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尤其是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二,利用情感力,关爱每个成员培育和谐的班级氛囤。班级要关心成员的成长成才,关心成员的亲身利益,让班级成员能够感觉到被重视、被关心,感觉到班级的温暖。
(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体建设中,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他们既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更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道德观及行为倾向对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班干部队伍要具备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沟通联系的工作意识,真正成为学生好处的维护者,学习生活环境的优化者,行为言语的规范者,情绪意见的疏导者,上级政策的贯彻者,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对班干部与班集体都充满信心,这样才能促进班集体的良性发展。
(四)制定利于发展的班级体制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集体的一切,归总起来,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创建和完善相应的规章体制,有益于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了解行为规范,排除外部干扰,提升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班风,形成班级工作的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与学校规章体制一致的前提下,创建一套系统的、严格的班级体制规范,以此来督促每位同学形成良好的习惯,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
(五)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针对班级特点,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训等。以此班级特点为核心,开展各种班级集体活动,形成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久而久之,班级都会团结在这个文化理念的周围, 并且会不自觉地把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去。有了共同的班级文化,就会形成共同的班级目标,并最终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班级的凝聚力便会增强,班级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训、班旗等。
(六)开展活动,“笼络人心”
众所周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长知识,提升本领,也方便于学生之间增进理解关心、加深感情、创建友谊。开展活动时,组织者要利用活动的机会制定整体的活动计划,使各种活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桥梁,从而密切老师和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同学们在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精神,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而在举行活动中,要要注重班级荣誉感的培养,因为有了集体荣誉感,就能让学生在从事各项活动时,都能做到从集
体的角度出发,维护集体的荣誉。
(七)合理利用网络条件
在当今时代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它也可以为我们的班集体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大学的班级不同于初中的班级,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的相处基本上只有上课时间,甚至于上课都会分散开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其它途径促进大家的交流,网络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个班级可以再网络上创建自己班的群、微博等交流平台,方便大家随时分享自己的最新动态。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是一种很时尚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同学之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及应用。
大学班级可以说是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家庭”,在这个家里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经历都不同,尤其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班级的建设及发展情况。然而现在的大学班级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班级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指望一挥而就,更不能期待一劳永逸。加强班级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其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调查 篇4
调查目的:
中小学校园安全是关系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发展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社会知识和智慧的中心,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学校的这种不安全隐患比比皆是,学生伤害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痛苦和损失,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往往带来巨大困扰。甚至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溺水、中毒、建筑倒塌、交通事故等是中小学生伤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那么,作为农村小学,又面临着哪些安全问题呢?为此,我对我所在的小学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切实搞清农村小学的安全问题和对安全知识教育的落实实施情况,我对学校的12名教师(包括学校领导)进行了调查。首先,我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学校安全教育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查。
一、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和措施。
学校领导工作事关基础教育和发展的全局,事关学校稳定、社会的大局。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位,思想统一,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及安全工作,要注重四个落实:①机构落实。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具体到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并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②责任落实。我们在强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同时,还应做到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职责。③制度落实。学校在拟定学校安全计划时就完善了相关制度。④措施落实。学校对安全工作实行目标考核。一是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
那么,在了解了安全制度以后,学校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呢?我对学校分管领导作了了解。通过调查,我对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总结如下:
二、加强学生不良情绪的控制与心理调节的教育。
对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不良情绪:(1)急躁情绪(2)紧张情绪(3)松懈情绪(4)愤怒情绪(5)自卑情绪(6)恐惧情绪
如何培养学生高速调节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作为调节不良情绪的基础,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挫折,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美好的一面看待周围的生活,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其次,培养学生用冷静的理智控制自己过激的情绪,遇事要思考,平心静气的分析,不能急于做决定,培养学生宽容的美德,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才能遇事不武断。
最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做一个自信的人,努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降低目标要求,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突出性的成绩,使学生树立自信。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有张有弛。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控制和调节不良的情绪。
三、加强日常生活安全的教育。
随着外出劳工人员的增多,学生中留守学生也一样增多。而这些孩子在家的监护人安全意识薄弱,平时根本就少有或者根本没对这些孩子做什么安全教育,所有,学生的安全就成了更大问题,同时,教师身上的责任也相对增加,责任的重大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通过调查,教师们主要是以加强各种安全隐患的预防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学校附近的小摊点,不断增多,“三无”食品屡见不鲜,而学生对这样的东西格外喜欢,要严禁学生购买“三无”食品。
(二)水的预防。
水的预防包括饮水预防和游泳或溺水的预防。
水对人体健康如此重要,因此饮水一定要注意:(1)不要开怀畅饮。(2)不要口渴时才饮水。(3)不要大量喝饮料。(4)不喝被人畜粪尿、垃圾、脏物、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待污染的水源。(5)不要喝生水。(6)不喝没烧开或烧了多天的隔夜开水。(7)要喝用自来水烧的开水。
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为了防止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1)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
(三)雷、电的预防。
要教育学生遇到打雷时应注意:(1)大雷雨时,不要蹲在露天处,尤其不要站在高处,要远离电线杆、水塔等高层建筑物。(2)要避免携带的东西突出身体以外,如田里劳动时遇雷,不要找着铁锹、锄头乱跑。(3)为防止雷电波损坏家用电器,雷电时最好拔掉无避雷功能的家电的插头。(4)雷雨时,尽量不要外出,应关好每间房屋的门窗。
安全用电,不私接线路,不私拆电器。如果一旦发生电器事故,在确保自身安权的情况下,即使寻求帮助。
(四)交通事故的预防。
在学校安全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骑车安全、外出乘车安全。并告知交通事故后如何处理。另外,校园内应禁止通行各种机动车。
(五)劳动安全的预防。
劳动时特别注意安全。在家时,大人不在家,中低年级学生不要自己生火做饭。不用锐器进行劳动;集体安排时应做到不得让学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从事不安全工种作业,不得让学生参加夜班劳动;工地玩耍不安全,杜绝学生进入施工重地。
(六)传染疾病的预防。
总之,在安全教育的方法上,不宜一味说教,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甚至干脆引不起学生注意,听而不闻。安全教育的形式要求多样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乐于接受。而安全事故也各式各样,许多情况都是我们无法想象及预计的,只要教师们将爱予以学生,爱生如子,时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才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主动遵守安全规则,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快快乐乐成长”。
学生调查 篇5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
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二、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查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无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拼搏,进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压抑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高中的那种只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了,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终于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合适就可以,这可能与其所接受的知识、认识及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应该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观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的女生认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会考虑换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爱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成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爱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为对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责任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爱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等,少了鲁莽和随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调查中表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类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希望找个“在无聊时可以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爱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计划等不同有关。
学生调查 篇6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听说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纵观我们的高效课堂,不难发现,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总是不善于清楚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出的话语无伦次,不着边际或不合情理,常缺少中心,用词不当,存在重复、间歇、脱节等现象。还有少数学生往往不愿意发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在被动点名后,往往也是显得局促不安,表意不明,更不要说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口头交际能力的训练了。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逐步削弱、萎缩,在高效课堂中的对学、群学、展示环节中就会有许多语言障碍。那么口语交际在小学生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口语交际教学如何开展才有效?基于此,我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
我从户县电厂小学1——6年级共抽取了24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从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进行调查,为了打开学生心门使问卷反映的资料更加真实可信,所有问卷均不记名。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设计了16道题。
四、调查结果分析
㈠ 调查结果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般,存在的问题较多。
㈡ 分析
通过回收问卷的逐题统计,发现:
1、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一般。
2、学生能够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但是使用率比较高的是课堂, 部分学生因为遭到同学们的哄笑后对口语交际课不感兴趣,再不想上台发言了。
3、从数据来看,户县电厂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比较好。如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面对同学发言的错误,能够等对方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同学在发言时,89%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多数学生与人交流时,能使用礼貌用语。
4、学生的口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从数据上显示,54%的学生表示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6.4%的学生与原来一样,3.7%的学生变得不敢说话了,这须引起重视。
5、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形式喜欢程度有分化现象。学生对精彩的口语交际课堂记忆深刻,喜欢一些感性的,有兴趣的,引起大家共鸣的课堂交流。有不少学生期待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在话题的选择上能够贴近生活,并希望老师也主动参与进来。
五、原因剖析:
通过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和自我反思,发现造成部分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脱节。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因为有任务驱动,迫不得已使用正规的普通话,但是一脱离课堂这一语言环境,就使用方言交流,没有形成时时说普通话的习惯,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堂中只要学生明白意思即可,知道怎样做就行,没有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3、口语交际课的形式有待多元化,而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喜欢的表演和讨论,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内容,只要有学生说,有交流就此打住。学生无法从容地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流,也没有时间对他人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4、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口语交际的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地与家长、同学交流,如个别学生不敢在高效课堂中发言,怕被别人笑。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学生在交往时处于被动位置,不轻易和别人说话,致使口语表达能力低下。
六、对策与措施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何激发学生喜欢口语交际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坚持在校内、校外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是我校改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个切入点。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多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多让学生观察生活,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题即时生成,多和学生聊聊他们喜欢的话题。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口语在很大程度上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而良好的语言环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建议一开学便要求全体师生课内外和校内外一律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从而形成说普通话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
3、加强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在各科中,牢牢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目标,根据教材现有的教学资源,在语言发展和交际两大块落实。认真对待每次口语交际课,在话题的选择上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让学生有充分说话的机会。高效课堂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说规范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要重视课堂发言,把学生对学、群学、展示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说话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训练。
5、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争取家长配合,在家多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全校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的调查,使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也引发了我对各个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探究的兴趣,展开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学生调查】相关文章:
(经典)学生调查04-29
学生调查[精选]03-02
(经典)学生调查05-26
学生调查[经典]04-16
学生调查02-16
学生调查【精选】06-01
学生调查(精品)05-13
[热]学生调查05-14
学生调查[精]05-16
学生调查(精华)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