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 篇1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有针对性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安全观念, 握当代大学生掌的安全状况,讨在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适宜内容和有效方探法,以便在大学生中更好地传授安全知识 ,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进步的安全观念, 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对待生活中不安全隐患,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危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建筑学院开展了以下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xx 年09月26日 — — 20xx年10月10日
(三) 调查地点: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所面对的安全问题,我们在建筑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
(四) 调查对象: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学生
(五) 调查方式:
本次问卷面向全院学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7份。主要问题涉及学生对我校校园安全状况的看法,安全意识的认识以及对学校安全建自设的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展示及分析:
(一)关于我校及其周边环境安全状况的调查分析:
我们我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安全进行了调查,近 37.3%的同学
认为是比较安全乃至非常安全.40.7%的同学认为一般,可见,我校及其周边的安全的状况是较为理想的 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我校周围固定居民比较稀少,且周边治安施不够完善,不少同学晚上都不敢出门.
2, 我校校园面积较大,教学区与生活区距离较远,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校园内每天的车流量较大,同学们过马路面临着安全问题。
(二)关于我校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场所的调查分析
1,高达 88.8%的同学认为偷盗问题是最为突出的,很多同学都丢失过或大或小的东西.反映出大学生对自身财物安全意识的淡薄,有必要增强防盗意识,保管好贵重财物,同时,作为学校,加强巡逻以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率。
2,商业诈骗,因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容易轻信他人,大学生就成了很多不法商家的目标, 因此学校方面应该严格门禁,对进出学校的人员进行登记工作.。
3,校园暴力事件排在了最后,可见大学生的素质较高,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拟解决方案: 1,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有效的减少乃至消灭这些安全问题.2,在很多同学看来,教室和食堂安全系数很高,但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盗窃行为,我们调查,据 35%的盗窃为发生在食堂,30.5% 发生在教室这不仅要求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防范和巡逻,更要求学生们自己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自觉保护好自己的财物.
(三)关于对待不法侵害的态度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 达一半的同学在遭受到不法侵害后会选择积极报案,34.7%的同学会寻求辅导
员帮助,只有不足11%的同学选择了消极处理方式.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较高,能理性地思考,采取合法,有效地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小结:
在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安全状况总体是较理想的,学生素质比较高,能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应对不法侵害,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较低,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漏洞,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偷盗以及商业诈骗上,因此学校可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以便学校能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安全,构建安全文明校园.特提出如下意见: 1: 学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如安全演习,主题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加强老师的值班巡逻制度。
学生调查 篇2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学生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1、手机的品牌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
2、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购机目的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4、手机的使用情况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比例分别为28.1%、19.6%、23.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正确引导。
学生调查 篇3
调查地点:云浮中学新校区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7-10日
调查对象:高中部全体学生
调查样本:139名中学生
调查人:伍思醒 叶进兴 傅家勇 魏文浩
一、调查主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很多专家提出的观点,也是众多教育者和家长的心声。但是在“再富不能富孩子”方面,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事实往往相反,变成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现象引起了众多教育者和家长、学生的疑问:中学生应不应该有零花钱?应该有多少零花钱?他们应该怎样支配手中的零花钱?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中学生零花钱作为我们的调查主题。
二.调查目标
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现在中学生的零花钱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养成正确的零花钱获取途径和支配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奉献社会意识。通过调查希望会
端正家长对孩子零花钱问题的正确认识,提高对孩子零花钱的管理意识。
三、调查报告
通过4天的调查,共调查了139名年龄在16-18岁之间的学生。
在139名学生中,其中有64名(占总数46%)学生的周零用钱在20-30元左右,还有37名(占总数27%)学生的周零用钱皆在50元以上。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零花钱越多的学生往往都会把钱或多或少地花在买零食和去娱乐场所上面,而在业余时间他们大多数都选择出去玩或者是其他。而零用钱在30元左右的学生较少有买零食的现象发生,他们说:“如果把太多的钱花在买零食上了,那么如果有什么要用钱的`时候就麻烦了。”在我们调查问卷中只有22名(占总数16%)同学把零用钱花在买书或杂志上,而这22名同学中,只有不到5名同学是周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而其余同学中有三名同学是把零花钱用在买体育杂志上而不是学习参考书。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以及其他长辈(共有107名同学,占总数的81%),而且87%的家长对子女零用钱的使用很少过问甚至从不过问.50%以上的同学对街上的零钱会视而不见,只有约14%的同学会顺手捡起,值得反思.相对而言,零用钱多且爱娱乐享受的学生约22名,虽只占总数16%,但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经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长们应该重视子女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对大量的零用钱支出更要适当跟踪,建议每周给孩子30-50元之间的零花钱,不宜过多,否则孩子就会有种“钱多花不完”的心理,自然而然的会去把多数心思放在娱乐和零食方面,他们在学习上,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相对会增多,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下滑。对于那些经常娱乐享受的同学,家长应该控制他们的可支配零用钱,对学生们的娱乐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并减少零用钱或者在外出时间上进行规定,避免那些学生因享受过的多娱乐而放松学习的现象。 因此,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树立适应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所以,建议中学生应广泛阅读有益书籍,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4.学校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中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更能使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对调查问卷上我们应该对“其他”这一项进行更多的分析,应该通过学生对“其他”这一项的填写进行比较和整理。
在此,希望那些享乐主义的同学们尽量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
四、调查反思
中学生的零用钱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中的零用钱,如何将零用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如何将自己的零用钱用于理性消费上,是我们本次活动的重点,这个活动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大力支持,他们认为这个活动很实际,也很有现实意义,通过活动大家也认为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很有帮助的,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调查 篇4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
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还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大学生们希望多大岁数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岁间打拼出一番事业。20%的人希望成功时间是25—28岁。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岁间。在35—45岁间磨练有成的占9%,无所谓的占9%,希望25岁以下年少即得志的占2%,希望自己在45岁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钓遇文王者最少,只占1%。
大学生找工作准备什么?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而面试是将这些自信和气质的外在化体现。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1/4的人觉得在求职过程中最有必要购置的是“面试服装”,22%的人觉得手机是必不可少的,还有15%的人一定会在找工作过程中添置BP机,13%的人会特意购买电脑,当然书籍(8%)、上网卡(6%)、化妆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们为找工作做了预算,四成人准备花500—1500元,还有23%的人准备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准备花100元以下。
学生调查 篇5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 就业 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1.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8.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资水平要求:1000~20xx元的占26.2%,20xx~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20xx~3000元比较适合,主要原因有: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认为不能胜任很高收入的职位;工资太低的会觉得自己跟没读过大学的人待遇一样等。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比较保守,但又不会太低,足够解决日常用度的工资水平。
9.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担心、焦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7.7%,有点担心但觉得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占72.3%,不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20%。说明大部分学生虽然担心毕业后就业问题,但是对就业还是抱积极态度。
10.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家庭因素的看法:认为就业因自己决定而不该由家庭因素决定的占18.5%,十分重视家庭因素及家里人意见的占21.5%,视情况而定的占60%。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在乎家里人意见,但有时考虑到实际情况,还是不能完全听从家里人意见。顾家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11.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方式: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占53.8%,选择上网找工作的占12.3%,选择亲友介绍的占27.7%,选择上门推销自己的占6.2%。说明大部分学生选择参加现场招聘会或亲友介绍的就业方式。上网找工作同样要面试,参加现场招聘会可以马上把握机会;亲友介绍的工作比较大可能会被录用。
1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缺乏的能力: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的占36.9%,缺乏组织能力的占23.1%,缺乏交际能力的占24.6%,缺乏独立能力的占15.4%。表明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居多,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以“填鸭式”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少。
13.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作是否该与专业相关的看法:认为必须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占24.6%,认为只要找到工作,不管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都可以的占29.2%,想找与自己专业相关,但找不到也不强求的占40%,本来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想从事其他工作的占6.2%。说明想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生占多数,不管其立场是否坚定。但考虑到目前毕业找工作困难的情况,较多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先找到工作,再考虑是否与专业相关。
总结及建议:
调查结果总结: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学生,多选择毕业后就业,会担心就业问题,但相信会找到工作,打算参加现场招聘会的人较多,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情况再决定工作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对工资要求不会过高。
影响因素总结: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同样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但岗位不足,导致竞争激烈;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很多企业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机会相对较少;家庭压力和感情压力,各种抱负太多,心理压力太大,往往影响在面试中、工作中的表现;初次步入社会,感觉彷徨无助,适应能力不强,面对社会复杂容易手足无措;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太难的岗位没有能力胜任,太低的职位又不愿意尝试。
消极心理总结: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引起的郁闷心情,对毕业找工作的焦虑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建议确定方向: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虑,还可以及时做好准备,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大好基础,积累经验。
建议多做运动:多做运动不但有利身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缓解疲劳。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建议多交朋友:交际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度,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帮助,同样会让你事半功倍。
建议参加实习:多参加实习工作,不但可以让你更快的熟悉专业工作,而且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这对毕业找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学历,企业总会选择有经验的人。
建议多与人交流:与人交流不但可以倾诉心事、缓解疲劳,还可能会得到朋友的帮助,这样又能减轻压力与烦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情况会有所改变,调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收集到的建议也会更多更完善。以上的调查报告虽不能绝对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心理,但仍然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心理状况。总结出的建议不一定能解决所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一点帮助。这次调查报告的完成,让作为大三的我受益匪浅。
学生调查 篇6
一.调查背景:
现在,小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很普遍,走近一些学校,就会发现校门前的地面上有学生扔的零食包装袋,尤其是风大的时候更是刮得到处飞舞,校园里,随处可见拿零食吃的学生。课堂上,很多学生趁着老师转身的机会拿出吃的来吃。放学时,卖零食的小店被学生挤得满满的。有一些小学生一天不吃零食就不舒服。 据调查表明,我班60名学生里98.63%都吃零食,其中每天吃零食的占70.06%,经常吃零食的25.84%,偶尔吃零食的占65.73%。仅有3.37%的小学生从来不吃零食。
二、调查目的:
零食泛指非正餐时间所吃的各种食物。世界各国儿童青少年几乎都有吃零食的习惯。在我国,近年来受西方饮食模式的影响,加之食品种类的增加与广告的宣传,小学生吃零食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其中,小学生常以冰棍、膨化食品、巧克力等作零食,还经常吃冰激淋、糖果、酸奶等。多项调查表明,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可占学生全天膳食中总能量摄入的20%-30%,零食提供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一天营养摄入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时,零食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并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享受。因此,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去掉吃零食的习惯,但为了营养素的均衡全面,又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所以,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使他们既能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健康。为此,我对小学生吃不吃零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4日—7月20日 调查地点:翰香小学,小区公园,鼓楼步行街。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出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 访问法(与被访者交流)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发出1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统计分析如下:
1、被调查人员情况分析:
被调查人群情况分析:本次被调查者女同学居多。由于一年级同学认字不多及认知事情能力有限,问卷基本分散在2—6年级同学中抽样调查。
2、同学们吃零食频率。
3、同学们吃零食的种类。
4、同学们在哪些地方买零食。
根据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都经常吃零食,许多同学选择在小店购买零食有些同学吃零食形成了习惯,不加节制,一天到晚零食不离口,虽然满足了“嘴”的要求,但到吃饭时却吃不下去了,造成主次颠倒,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结果损害了身体健康。
5.同学们吃零食的时间。
在我国,近年来受西方饮食模式的影响,加之食品种类的.增加与广告的宣传,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其中,小学生常以冰棍、膨化食品、巧克力等作零食,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可占儿童青少年全天膳食中总能量摄入的20%-30%,零食提供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一天营养摄入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同时,零食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并使儿童得到一定的享受。该不该让孩子吃零食呢?营养学家认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三餐之外,再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小食品,能够为身体发育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孩子们还能够从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因此,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吃一些零食。不过零食中含的营养素远远不如正餐食物中的营养素均衡、全面,零食中的糖含量一般明显高于正餐。经常吃零食会引起龋齿、营养素摄入不足等问题;所以,允许孩子吃零食,但不能够以零食来代替正餐,应当让孩子从一日三餐中获得他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购买零食应该注意买营养价值高、卫生干净的小食品做零食。 有些人喜欢吃一些小食品,如瓜子、蚕豆、花生、榛子、松子、核桃、杏仁、红果片、果丹皮、柿饼、蜜饯、饼干、小糕点等,人们常把这类小食品称为“零食”。
一般而言,这类小食品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例如瓜子、花生、蚕豆、榛子、杏仁、核桃等大都是一些植物的种子,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及各种微量元素等。适当吃一点,能够补充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不足。又如果丹皮、红果片、橘饼,以及各种蜜饯如杏、梅、李、枣等,都是经过特殊方法加工制成的。除了具有一定的营养外,还美味可口,能开胃健脾,适当吃一些,也有好处。可是有些人吃零食形成了习惯,不加节制,一天到晚零食不离口,虽然满足了“嘴”的要求,但到吃饭时却吃不下去了,造成主次颠倒,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结果损害了身体健康。
学生调查 篇7
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现实要求[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2]。通过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学校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查找教学过程中现有的缺点与不足,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学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大连大学医学院本科中药学专业的20xx—20xx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83人。
2。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集中各班的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需求、自我评价等,以及对学校基础设施、教师教学、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等。其中1—11题为单选题,12—16题为多选题,17—18题为自答题。
二、结果
1。一般情况。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0%。其中中药学专业20xx级(大一)男生9人、女生15人,共计24人,占总人数13。33%;20xx级(大二)男生11人、女生27人,共计38人,占总人数21。11%;20xx级(大三)男生8人、女生48人,共计56人,占总人数31。11%;20xx级(大四)男生24人、女生38人,共计62人,占总人数34。44%。
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调查问卷中,关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52名(84。44%)同学认为入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入学教育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22名(67。77%)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就业目标、更新观念。同时,仍有部分同学对该观点持保留态度,说明我校的就业指导有待加强提高。首先,应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定位,使学生有一个实际准确的职业规划。其次,应细心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再次,针对不同专业或不同去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差异化指导。
138名(76。67%)同学认为毕业论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可见,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导师可根据学生爱好或专长,引导学生自行决定毕业论文题目和范围;其次,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实验技能培训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1)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高校课程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如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3]。调查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6名(75。56%)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4名(74。44%)学生认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51名(83。89%)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6名(75。56%)学生认为人文课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校课程设置基本能符合学生培养标准,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可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程的课时,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时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专业课应小班授课、专业区分化教学,使医学课程的设置紧密顺应现代医学科技和社会需求[4]。(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5]。表1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依次是案例教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于网络的学习、PBL教学以及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并浓缩提炼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考核评价方式决定教育实效。教育部要求加强高校基础研究,转变考核评价方式[6]。表2为学生认为合适考核评价方式的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相比于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学生更愿意接受形成性评价作为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此种评价方法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地学习。学校应在部分学科或课程教学中试行此评价模式,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完善体系标准后,推广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4。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习情况的看法。在学生对教学设备设施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0名(72。22%)学生认为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硬件水平,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条件。
在学生对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4名(80。00%)学生认为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加强实验室管理,增加实验课程,增設公共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对图书馆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64名(91。11%)学生认为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证明学校图书馆改造工程有良好的成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生对实习和社会实践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9名(82。78%)学生认为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学校将增设更多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将对实习、实践单位进行监管,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5。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表3是关于多选题“您认为自己哪些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满意度较高;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强的需求;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高的需求与期盼。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增设自习课,并定期配备任课教师答疑;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自学课程的任务,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等能力。
关于自答题“目前学习方面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大一的部分学生反映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习室学习环境需要改进。大二的部分学生反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大三的部分学生反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不足;做事缺乏条理性。大四的部分学生反映教师授课方式较单一,可适当加强师生互动;科研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等。另外,学生们再次强调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可见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未来学生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
6。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表4为多选题“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着高度期盼。学校会立足于学生的建议,改善教学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如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增设CBL、PBL课程,使授课方式更多样化;适当增加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设开放性实验室,并配备值班教师进行答疑;适当增加专业课及实验课的课时,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开展与医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讲座,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及思维创新。
三、讨论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学校未来的教学工作会将重心转移到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尽可能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求,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参考文献:
[1]欧本谷。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xx,18(5):159—162。
[2]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21(2):34—37。
[3]李璐丹。高校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H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xx。
[4]王晶,曾志嵘。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发展及主要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xx,28(4):93—95。
[5]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xx。
[6]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4(10):118—119。
学生调查 篇8
组长:林锦成
组员:陈莉莉、张义泽、林鑫铭、江莹莹、吴万、田海峰、林宏臻、林生楷、郑巨龙
一、调查目的:
我们小组想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中学生们追星的状况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借此来帮助中学生们正确地摆正追星在学生生活中的位置,并希望以此带动周围的学生,做到适度、合理、健康地追星,使追星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味剂和促进剂,避免因为盲目追星而影响和荒废学业。
二、调查的内容:
(1)中学生的追星行为
(2)中学生的追星程度
(3)中学生的追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中学生对追星以及学习的看法
三、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校初一至初三的部分学生共计70人。初一段共6个班,每班4人,两男两女,总24人;初二段共8个班,除本班外,每班2人,一男一女,本班16人,八男八女,共30人;初三段共8个班,每班2人,一男一女。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
长林锦成负责写调查报告,设计问卷调查表;陈莉莉负责记录;张义泽负责统计及初一2,3,4三个班的问卷分发;林鑫铭负责初一1,5,6三个班的问卷分发;江莹莹、吴万负责我们班的问卷分发;林生楷、郑巨龙负责初二段其他班级的问卷分发;田海峰、林宏臻负责初三全年段的问卷分发。
四、调查日期:
20xx年5月下旬。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追星”的观念越来越丰富,在物质生活方面许多人以从众心理为主,尤其是有的同学有攀比的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这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因此,许多中学生都崇拜明星,“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些中学生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废寝忘食,用大量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产品,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根据我们组的调查,有81.4%的中学生都有喜欢的明星,这其中有20%的中学生有过追星之类的行为。这部分学生中,有87.7%的同学是因为个人喜好而追星的,仅有少部分同学是根据大众潮流追星的,这说明中学生还没有到盲目追星的情况。至于疯狂程度,有64.9%的同学追星不疯狂,31.6%的同学一般,但也有3.5%的同学追星是属于疯狂的。对于追星,84.2%的父母对此无所谓,有8.8%父母还支持他们追星,反对追星的只有7.0%的父母,可见家长并没有很重视追星会对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没有十分疯狂,即使没有追星,也有43.9%的同学觉得对生活一般,45.6%的同学觉得对生活没有影响,只有3.5%的同学觉得影响很大。在追星后,有1.8%的同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91.2%的同学学习成绩稍微有点波动,7.0%的同学基本不变。由此得出,没有疯狂和盲目的追星,对大多数的同学是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的。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61.4%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成绩,其余的则认为不会影响到。最后,有24.3%的同学认为追星是件有意义的事,22.9%的同学认为追星不是有意义的事,52.9%的同学持中立态度。
由于,大多数的同学追星后的学习成绩有影响,针对这点,我们对如何正确对待追星提出了几点建议。
1、从中学生自身而言
(1)不盲目追星。自己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自己崇拜的,而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自己的目光,更应能震撼自己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金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该罩在自己身上,追星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2、从校园来说。
该学习时就认真去学,追星那股劲应用于对学习的执著,不要随波逐流,顺应大众。
3、就家庭而言。
家长应与子女多沟通,根据子女的性格加以正确引导,塑造子女健康的心理。
六、结论:
通过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觉得:中学生的追星行为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因为追星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在上学期间,追星是件很不恰当的行为,上学期间的追星会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习。追星更适合放在假期的时候,在假期追星,既不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也不会使自己的兴趣被埋没,但也不能疯狂,疯狂的追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对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学生调查 篇9
调查目的:
学习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它能让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一、二、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注重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调查时间:xx学年度第一学期
调查地点:校内
调查对象:小学一、二、三年级各50名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
调查结果分析:
一、这三个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1、只有近一半同学对数学感兴趣(其中很喜欢的只占总人数的7%,喜欢的占43%),还有44%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6%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学习数学。
2、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11%,排在第二的有29%,排在第三的占38%,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22%。
3、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36%(其中很喜欢的只有4%),而有近一半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4、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只占18%,是因为“考试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有26%,而有46%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10%的同学是由于“老师管得严”才学数学的。
二、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自主学习数学的少,依赖他人学习数学的多。
调查中发现:数学课堂中,最喜欢“听老师讲解”的人数占48%,最不喜欢的.只占3%,最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占28%,最不喜欢的只占7%,而最喜欢“上台板演”与最喜欢“上台当小老师”的人数分别只占4%与5%,但最不喜欢的却分别占44%与35%,最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只占12%,最不喜欢的也占14%。这说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
三、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教材内容本身的原因。
1、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有30%的学生是基础不好。数学基础是否打好,是学生对数学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材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学生自己也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打好基础。
2、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是“活泼开朗”型的,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认为:“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数学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个个必用的一种工具,而任何知识的学习,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把生活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只有这样,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感与渴求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力量,尝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中,因为觉得“数学太难”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人类需要成功,而学生需要成功的感情更为强烈,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学习愿望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就会过高估计数学的难度,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子,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
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在平时练习、课堂作业、考试中,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或上台板演时,要让学生能体面地、自豪地坐下去或走下去。当学生出现差错或回答不出时,不要简单地给予否定或让其他同学代答,应耐心启发,适当地给予搭桥铺路,一步一步引导他找到正确的答案,促使他知难而进,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态度,融洽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调查中发现,“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如果当老师的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那么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其次,数学训练不要搞题海战术。因为一大堆的题目会把学生的学习胃口全部打消掉,最能遏制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心烦的,就是反反复复的题海战术。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不是很喜欢做数学作业,主要原因就是数学作业太多,题目又枯燥无味。因此,数学训练,要精选题目,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适量的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他们都能轻松地完成作业。
再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
兴趣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激疑情境。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疑激学,造成学生急着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的心理,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调查】相关文章:
(经典)学生调查04-29
学生调查[经典]04-16
学生调查【精选】06-01
学生调查02-16
学生调查[精选]03-02
(经典)学生调查05-26
【优选】学生调查02-22
【实用】学生调查04-22
【荐】学生调查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