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尊重老师,遵守纪律、善于总结,形成规范、养成独立性习惯等。
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1
1、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自己。
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儿“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而且让你一辈子受益。
2、按时作息,早睡早起
熬夜表面上看是多学了一会儿,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造成的后果就是白天精神萎靡,效率低下,到晚上又因一事无成的愧疚感而想要进行弥补,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要知道从古至今,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而且课程、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大脑的活跃期是在白天。
3、尊重老师,遵守纪律
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初中生,最易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被约束管教,喜欢和老师对着干。试想一下,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不尊重老师,打心眼里反感老师,怎么能顺利获取知识呢。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们的老师,遵守学校的纪律,以学业为重,在规矩的约束中走向成熟。
4、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现如今,大多数的父母都比较溺爱自己的`孩子,因此,他们自己动手的力能会逐渐的减弱,因此,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适当地放手,让他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家长需要的也不是让他一开始就尽善尽美,而是教会他如何去做,并培养他的劳动意识与习惯。
5、善于总结,形成规范
家长不但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要善于帮助孩子总结哪些是好的习惯;
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并通过举一反三,让孩子触类旁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坚持良好习惯和改掉不良行为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文明礼貌才是最为关键的
要从小就养成不随意动他人的东西;与他人约会不迟到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长却往往不以为然。
其实,文明礼貌往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教养问题。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做好长期“历练”的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就不让孩子锻炼,也不要包办孩子的言行,而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怕反复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2
养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面临的问题,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是关键。良好的习惯不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障健康,还能塑造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因此,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家长必须掌握的技巧。
1、从小培养“三好”习惯
“三好”习惯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养成的三个好习惯,即好习惯、好卫生、好礼仪。
由于这些习惯能够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健康、有条理,使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家长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这些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切良好习惯中最基础的一项。家长可以以自己的榜样作为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动力,例如在孩子面前不生气,不吸烟等等。
此外,给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方式。
2、养成独立性习惯
独立性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小技巧等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需要创造条件,给孩子提供独立学习的环境和工具,例如为孩子准备一定的书籍、玩具等等。
其次,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建立“好问”和“自主学”的心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做到“独立自主”需要耐心和毅力来引导和帮助孩子,同时,也需要家长自己催化自己的“做自己的主人”,在实际教育中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过于依赖。
3、做好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是为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而制定的方案,它包括鼓励和转移、规范行为、慢慢过渡、夸大奖励、评价鼓励等等方面。
首先,家长需要鼓励子女表现出正确的行为,例如为孩子每天定期安排一些做习惯训练的任务,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感,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坚持养成好习惯。
其次,规范孩子的行为。在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应该要帮助孩子树立动机和目标,引导帮助孩子发现错误、理解、尊重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
最后,家长要慢慢过渡到正式的操作方案。养成良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进行引导、支持、鼓励和指导。
4、关注孩子心理状态
良好的习惯是和孩子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当孩子比较孤独、沮丧、害怕、烦躁等情绪时,可以采取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给孩子创造轻松、有趣的环境,让孩子毫不费力地去接受习惯养成,让孩子感快乐,培养其自信和勇气,以此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让孩子享受愉快的成长经历,还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家长们务必要认真地对待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事情。通过逐步的引导和鼓励,将良好的习惯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孩子自然地接受,并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1、设定一个目标:
虽然养成习惯后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关联度会变弱,但是我们「设定自动化程序」的初衷仍然是要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风雨无阻地跑步,最初的目的并不是跑步本身,而是为了锻炼身体。
因此,要养成好习惯,我们本身还需要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来确定我们要采取的行动,比如为了身体健康这个目标而设定锻炼身体这一行为、或者是为了提高知识水平而设定看书听课的行为。
2、设定一个刺激物:
刺激物的形式不限,它可以是某个物件(拿起马克杯习惯性冲一杯咖啡)、某个环境(到了电影院习惯性买一通爆米花)、甚至可以是某个时间(到了晚上八点习惯性打开电视/电脑看剧)。
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起刺激物和对应行为的关系,这样在习惯形成后,只要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刺激物,都能启动我们完成特定的动作。
3、简单行为:
对于我们要养成的习惯,需要考虑从简单的行为着手。
相关研究统计发现,在人们成功养成的`各种习惯中,那些更为简单的行为会比相对更复杂的行为更频繁地出现,而且在养成习惯的耗时上,复杂行为要比简单行为的耗时要长。
因此,从保证成功率的角度来说,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从那些简单的行为入手,循序渐进。
4、简单流程:
同样,我们要建立习惯的行为最好不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还有决策。
流程和决策会阻碍习惯的形成,当人们面对复杂情景并要根据不同行为结果的价值和概率做出决策判断时,人们会把焦点放在计划和策略上,而不是情景与行为的直接联系。
因此,在设定刺激物和行为对应关系时要注意,不要在刺激物和行为之间设计复杂的过程,最好是从刺激物直接过渡到行为而不用经过额外的思考。
5、重复:
设定好刺激物和与之对应的行为后,两者间不会自动建立起联系。
相反,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缓慢、甚至渐进的重复,来让与记忆相关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产生微小变化,通过逐渐加强刺激物和行为之间的认知关联,来让人们在未来再次遇到刺激物时做好重复行为的准备。
6、奖励:
刺激物和行为之间关联的强度会进一步受到奖励的调节。借助大脑中多巴胺系统和奖赏回路,能正向激励人们做出重复行为,促进人们不断重复建立刺激物和行为的对应关系。
如果没有奖励的刺激,很有可能会因为重复行为过于无聊而无法维持下去。
【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03-01
如何让孩子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04-03
和孩子一起养成阅读好习惯03-19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04-07
各种姿势生孩子03-07
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14篇04-07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信07-29
如何帮助孩子戒掉奶嘴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