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独立

时间:2023-08-17 16:10:57 孕育 我要投稿

  不包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如何教孩子独立1

  01 不包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宝贝孩子,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因此,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父母能够自己动手的,绝不让孩子插手,这就导致许多孩子直到上大学,都是“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娇生惯养状态。

  父母还为此名其名曰“我这是爱孩子,我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成长为一代巨婴,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其实不然。每个孩子从骨子里是渴望独立的,他们渴望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可是父母不让,生生剥夺了他们独立成长的机会。

  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会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系鞋带,自己收拾东西……

  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应该从小学会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渴望学习,从生活的点滴学习中,他们将会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这对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是有益处的。

  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父母应当给予孩子信任,不要动辄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去做更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自己上下学,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卫生等等。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在这种放养模式下,激发自己天性里的奉献精神,为家庭,为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

  而拥有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孩子,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02 不干涉,让孩子自由安排时间

  朋友圈里,许多家长为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简直操碎了心,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孩子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草草完成。

  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不仅苦了家长,更是逼疯了孩子。

  然而,也有不少明智的家长,懂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孩子做起作业来自然也就更省心了。

  我的一个朋友,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上小学三年级。每次放学回家吃完饭后,朋友就会对她女儿说:现在离晚上睡觉还有3个小时,做作业,看电视,还是玩,你自己安排吧!

  而每次她女儿都乐不可支,兴奋地开始为自己的时间做计划,比如,先看半个小时电视,再下楼去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做作业。

image.png  

  而每每这时,朋友也乐得清闲,与那些费力鸡娃的家长相比,朋友的状态简直是掉进了天堂!

  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节奏,家长与其费尽心思去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心大一点,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发挥。

  久而久之,孩子将会从中学会独立生活所需的.自控力和忍耐力,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聪明的家长都懂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实则是给予他们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他们将会在各种疾风骤雨之下,飞得更高更远。

  03 不操心,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在小区闲逛时,总能看到一群群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打闹,而总有一些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紧紧跟随在孩子身后,生怕自家孩子被别人家小孩给欺负了。

  更有甚者,有些小孩被别的小孩推了一下,这些父母便立刻冲了上去,要么抱走自家小孩,要么喋喋不休地嘟囔一通。

  殊不知,小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玩,是免不了一阵打闹的,而如果每每这时,父母都为其出头,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将会显得越来越胆怯,久而久之,孩子每次遇到问题,就会果断地去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那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父母护得了孩子一时,却护不了孩子一世。

  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父母只需要保证他的安全,在场外默默地做个观众即可。

  孩子就算被同龄孩子欺负了一两下,也没什么大碍。因为在这一两次的教训下,孩子将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如何更好地控制局面,如何更好地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渐渐地,孩子将会在这种不被父母过分操心的状态下,学会独立生活所需的人际处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这对孩子的未来而言至关重要。

  写在最后:

  蒙特梭利曾说: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

  自由从来不是物质层面的短暂快乐,而是精神层面的持久心安。

  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个快乐的人,也一定是个具有独立能力的人。

  因此,培养一个能够独立的孩子,是父母赐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如何教孩子独立2

  独立不是“教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独立始于出生,终于老去。事实上,孩子一出生,即是独立的开始。

  小婴儿与母亲胎盘脐带分离,开始学习独立地使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孩子有着一套精密的“独立内在法则”。我们不需要教孩子,独立的呼吸、消化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能。

  他们还自然地把头埋在妈妈的胸前,寻找妈妈的乳头,主动的去吮吸。有时候为了更容易吸吮到乳汁,他们还会调整自己的吸吮压力。

  对于那些非母乳喂养的孩子,他们会主动地寻找妈妈和母乳的气味。

  所以生命为了生存,就会本能就去“独立”,去获得更多的生存和融入环境的资源。这种独立是孩子自发无需任何人提醒的。

  独立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且这种本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升级比如进入2、3岁的孩子,会自发的反抗别人的代劳,什么都要自己来,追求自由;

  7、8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去同学家里串门,他们探索独立的心理需求。

  艾里克森曾在其“阶段理论”中指出,儿童期(2-3岁,即第二阶段)的孩子由于已经开始学习自主如厕、穿衣等行为,因此他们会去获得一种自主感。这种自主感会促使他们更顺利地进入到学龄初期阶段(3-6岁),去更主动尝试新鲜事物,发展独立的人格。

  在生活中,那些吃饭都需要父母喂食的'孩子,往往都是最为依赖父母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吃多少”、“要不要吃”都被成人所控制,他们不清楚和了解自己能做什么。

  这种生理上的不独立让他们无法找寻到对自我的自信。

  所以要想孩子获得心理上的独立,那么生理的独立就是不可或缺的,生理上的独立会让孩子拥有自我的操控感,感受到自我的“能动性”。

image.png  

  就像那些能自主决定吃多少饭菜的孩子,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吃太少饿肚子。

  但这种生理的独立会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行为可以影响着身体,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

  孩子也会因此更愿意去自主地思考和做出选择,内化自己的独立人格。

  被误解的孩子独立性

  误区一,要让孩子独立,家长要坚持不帮忙

  —— 不,和孩子一起做也是帮助独立的方式

  很多时候,成人社会的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独立就是独自完成,不麻烦别人”,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发展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有父母充当“脚手架”(从旁辅助)的孩子,更能完成没有父母就完成不了的任务。[3]

  例如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服,那么我们可以先邀请孩子帮忙一起提裤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作用。

  之后再慢慢邀请孩子一人穿一只脚。最后你就会发现,当孩子熟练动作后,他会自发的希望能独立完成穿裤子,有时候可能你要帮忙都会跟你急。

  而这其实就是孩子在父母的协助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成就感推动了孩子的独立。所以孩子的独立并不是只能独自的面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帮孩子去分解难度,让他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学会相信自己能做到。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去获取更多独立的经验,拥有更多的独立。

  误区二.孩子还小,能力还不够,不用考虑培养独立性

  — — 不,独立是一出生就开始的旅程,勇敢尝试和感受后果才能更好的成长

  “你还小,不能做这个”,这句话经常都会出现在孩子独立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但其实孩子的能力真的有成人想的那么柔弱吗?就像孩子使用剪刀,爸爸起初非常的抗拒,觉得小孩容易刮伤自己。

  但实际上,从孩子第一次用剪刀到现在,一次都没有因为剪刀而刮伤。

  这一切不是因为孩子能力突然变高了,只是家人事前的示范和孩子自己一次次的小心的尝试,让他掌握了熟练使用的技巧,避免了受伤。

【如何教孩子独立】相关文章:

如何教孩子学会独立08-16

如何学会独立08-11

教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05-31

教孩子阅读也有技巧04-04

学会独立的方法08-08

独立女人的表现07-26

变独立的方法有哪些08-11

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03-15

如何应对回南天如何防潮的对策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