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孩子没说话爸妈就心领神会
举个例子爸妈就会明白:当宝宝指着水瓶时,妈妈立马就把水送到宝宝嘴边了。如此周到的心领神会,使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水”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误区二:使用儿语与宝宝交流
孩子说话可以奶声奶气,但不能总用儿语。所谓儿语,简单地说就是不说完整话。例如,吃饭说成饭饭,睡觉说成觉觉。有些父母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者只是觉得有趣,这样长期用这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会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误区三:因为觉得有趣重复宝宝错误的发音
爸妈切勿重复宝宝错误发音
小孩学说话阶段,总会出现咬字不清、不准的情况。有些妈妈可能觉得宝宝这样说话很有趣,就会在宝宝面前重复这样的发音。其实这不利于宝宝学说话,宝宝可能在你的重复中,强化了这个错误的发音。所以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误区四:家中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爸爸妈妈说普通话,爷爷奶奶说一种方言,保姆阿姨说另一种方言……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说话就很可能变晚。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最好都说普通话,避免语言环境过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