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儿妈妈VS等会儿宝宝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孩子做事情总爱磨蹭,不管怎么催促,慢依然是慢,尤其是有时着急做一些事的时候,都恨不得替孩子来做,拎上他(她)就走。可孩子呢?还是照旧慢吞吞地。有的妈妈甚至为了这样的状况,着急上火时就一巴掌下去了……可是打也仍然不管用。要怎么才能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呢?
应对孩子的磨蹭,应该先接受再引导
这应该是很多妈妈都存在的烦恼吧?妈妈们总是在说快点儿快点儿,孩子们总是在说等会儿等会儿。一边是着急上火地催促,一边是慢腾腾地不为所动,然后就在这样的催促、快点儿声中,矛盾可能就爆发,一场鸡飞狗跳的妈宝对战就此展开,又通常在妈妈们的批评中,结束一轮对峙----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快点儿妈妈和等会儿宝宝就是我和小米的写照。
这样的对峙要怎么改变呢?通常我给妈妈们的建议,以及我自己的做法就是:先接受,再引导。
首先就是接受孩子“磨蹭”这个事实。
孩子可能就是个慢性子,又或者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再加上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做起事来自然就没有那么快,甚至有可能直接放弃正在做的这件事,转而去做另一件事。比如吃饭的时候,可能孩子并不是很饿,又或者饭菜不太吸引他(她),她就有可能会开始“磨蹭”,要么说话,要么玩一玩手边能拿到任何东西,筷子、勺子等,都可能变成他(她)的玩具。
必要的催促可以有,但呵斥、批评甚至武力绝对不能有
此时就是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了。必要的催促可以有,比如提醒孩子别玩了,请好好吃饭;但呵斥、批评甚至武力绝对不能有。父母的斥责,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会让他们马上就改变“磨蹭”的状态,反而有可能因为斥责,让他们纠结于“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样的想法中,而引起他们被批评的那件事、那个源头,反而更加忘了,应该要做好什么事。
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当孩子“磨蹭”时,了解他(她)磨蹭背后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应对,不是催促,不是替代,更不是批判和否定。
举一个例子:如果现在送给你一样礼物,是个小动物。给A一只兔子,给B一只乌龟;给C一条蛇,完全随机发的。但是实际上,A和B喜欢小狗,C喜欢马。可是现在收到的礼物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那么A、B、C三人该怎么做?她们会按照养小狗或马的方式去养兔子、乌龟或蛇吗?可能A和B已经做好了养狗的可能,也想好了如果有只小狗,会喂它吃什么,带它去哪里溜;C可能连小马要吃的草都准备好了。可现在领回家才发现是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动物,A、B、C会怎么办?会要求退回去换一只吗?可以喂兔子吃骨头吗?要想继续喂养,那就要了解它的特点和习性啊!
就像我们的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他们可能有的是个急性子,有的可能是个慢性子,还有的可能比较内向,有的可能比较活泼……我们要怎么办?接受他(她),按照孩子的性格特点去发展、去引导,而不是强行改变他(她)。
其次才是有效引导让孩子加速度
如何引导是一个关键。
比如有妈妈说我就希望孩子能够分清场合,知道什么时候该快,比如赶着做一件事,时间紧急时,希望孩子能学会快一点,不要磨蹭。如果时间宽裕的话,慢一点自然是无所谓。
看起来似乎这个希望很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却真是一个大难题。如果一个孩子连时间观念都没有,他(她)又如何知道应该怎么分配时间,应该怎么分清场合?就象我曾经催促小米,“你能不能抓紧点时间?”,小米于是很困惑地用手虚空一抓,问我,时间在哪里?怎么才能抓紧?----事实上,这些正是需要我们慢慢引导孩子的地方,而这样的引导,急不得,更得慢慢来。
1、教孩子认识时间
有好些孩子“磨蹭”,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五分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从一数到五,也有可能是“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没有一个量化的时间观念,孩子做事情自然就不可能有计划,也自然就快不起来。“听话”的、“能配合”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要求下,就乖乖做好事情了,可“不听话”的、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的孩子,就可能被父母贴上了“磨蹭”的标签。要改变这种状况,自然就要教孩子认识时间。
可以买一个小闹钟,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关于钟表的手工,调动起孩子认识时间、认识钟表的兴趣。我就曾和小米一起把家里的一个钟给改造成了一朵向日葵,在向日葵的花瓣上标出1-12所分别对应的分钟数,对于初学时间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详见小米手工:旧物利用,环保大变身)。而去年圣诞节时,小米向圣诞老人索要的礼物就是一个小闹钟,圣诞老人于是送给了她(当然是我准备的)一个芭比的小闹钟,米小同学很高兴啊,刚得到闹钟的那一阵,做什么都是迅速地,只要闹钟一响,立即执行……
当孩子认识了时间,自然就会对我们所说的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有概念了。那时你再告诉他(她),我们在十分钟后就要出门,现在是几点几分,在几点几分之前你要穿好外套、鞋子,妈妈要准备好背包,然后一起出发……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这十分钟之内做好他(她)要做的事的!
2、教孩子理解效率
其实也是认识时间的一种延伸。很多时候,关于时间、关于效率、关于快节奏,都是成人习惯了这个社会之后,才有的观念,然后再用这个观念去要求孩子。而在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在等着他们,他们的生活原本就是慢的,慢慢学习、慢慢适应、慢慢成长。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效率,那就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效率。
小米就问过我这个问题,让我有了上述的感悟。然后给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十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好刷牙、洗脸、洗脚这三件事,但是因为你还想玩,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最后只做成了刷牙这件事。本来十分钟是可以做三件事的,结果你只做了一件事,这就说明你的效率低了,没有利用好时间。
这么简单地一举例,小米立刻明白了。等到她高速而有效地做好睡前洗漱的事时,我再表扬她,“今天洗漱很有效率,不是因为你很快地做完这些事,更是因为你做这些事的时候都很认真,刷牙刷得也很仔细,没有因为想要快就随便乱刷,而是一直在认真地做,没有跑去玩或做其他事情。这就是效率!”小米同学就会眯眯地笑,而如果她一时又被某事吸引,忘了手中正做的事情时,我只要轻声一提醒“效率”,小米就马上心领神会地赶紧做回自己的事了。
3、把“等会儿”具体量化
妈妈们肯定会很烦恼于在催促孩子时,孩子那一遍又一遍地回应“等会儿,等会儿,再等会儿”。事实上,不仅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当你手中的事情没做完时,你会不会在别人的催促、叫唤下,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最起码我不会,如果我此时正写文章,正写到兴头处,叫我马上去吃饭,我肯定会张口就答“等会儿”!既然自己这样,又如何能去要求孩子不这么做呢?而其实孩子引起父母怒火的,可能是一遍复一遍的“等会儿”,让父母觉得等等等,得等到什么时候?
我要求小米的就是,不要说等会儿,而是把要让我们等的“这一小会儿”,量化了,具体说明白。比如小米想要我陪她玩,而我正在打电话,或是正在看书,或是正在煮饭,没办法立刻和她一起玩,我不会说等会儿,而是说“好的,等我把这个电话打完;等我把这一页看完;等我把饭菜煮好……”让等待没有那么难耐,让等待的时间有个具体的期限,让我知道需要等待什么就好。所以小米如果说等会儿时,我就会问她,等什么。小米于是会说等我把芭比穿好衣服,等我把这幅画画好,等我把积木搭好……没问题,我等着。因为这些具体的事,能够有一个量化的大致时间,我就不会再着急催促,自然也不会觉得小米是在磨蹭了。
4、规定时间做规定事
这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是和孩子一起学会计划时间、管理时间,安排好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比如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从周一至周五,和小米约好的大致时间段就是6点多放学回家后先放松放松,可以吃点水果喝点酸奶,可以和芭比玩,可以画画……到了7点就要开始练舞蹈,8点喝牛奶,然后洗漱,8点半开始阅读时间,9点多睡觉。当然不是说一丝不苟地一到规定时间就必须放下手中正做的事,允许有一些弹性,但每个时间段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二是在某段时间里把某件事做完。听起来似乎很前一点挺象,但用实际例子一对比,就知道了。比如小米幼儿园有个同学,在家时做事情是真的很慢,而在幼儿园就会相对好些。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用了一个好办法,当准备午睡时,大家要脱衣服,这个小朋友通常会磨上许久,但如果老师给他放一段音乐,告诉他要在这段音乐结束之前脱好衣服。因为规定了时间,有具体可以量化的标准,小男孩就能提醒自己要加快了。
5、体会磨蹭带来的后果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不以惩罚为目的,但有的时候,让孩子适当地体会一下磨蹭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有助于他们吸引教训,提高速度一个辅助办法。之所以说辅助,还是觉得偶用就好,正面教育为主。
在我观察看来,小米同学“磨蹭”的时候,多半是她很兴奋的时候,比如吃饭时忙着聊天,聊得眉飞色舞,自然就忘了吃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事实证明,发火生气是最不管用的,只能提醒。提醒小米该做什么事了,提醒她如果不加快速度,某个时间要做的事就会被迫取消了。比如吃饭如果吃太久,超过半个小时了还没吃上几口,那就只好这一顿不吃了(但是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只是速度比较慢,那没关系,即使你是最后一个吃完的,也依然是好样的,因为你在认真吃。
当然,在孩子体会后果时,他(她)的心情会很难过,此时父母还要耐心做好安抚。就如小米某次读书时间被取消了,该小朋友自然是哇哇大哭,然后很愤怒地说“我觉得妈妈象只狮子!”----嗯,好吧,她是联想到《我妈妈》里处于发脾气状态的妈妈模样了。我只好承认,然后告诉她,我更希望自己是一只小猫咪,再搂着她,告诉她,我能感觉到她现在很难过,所以我想抱抱她,想陪她一起难过。如果她不愿意让我抱,我也会陪在旁边,直到她把难过的情绪发泄完,愿意给我一个拥抱。
6、游戏方式加快速度
通常一进入到游戏或者比赛的环节时,再磨蹭的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提高速度,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喜欢游戏的。这一点尤其对于还无法教他们认识时间的小宝宝来说,最为适用。当然,对于已经5岁多的小米,仍然适用中。
每天晚上刷牙,小米最喜欢的就是和米爸一起比赛,看谁先跑到卫生间,看谁刷牙刷得最认真;而每天晚上读完书之后,小米要自己钻进睡袋里,再盖上薄的毛巾被,怎么让她能够自己迅速地脱完衣服钻进睡袋,怎么让她不会磨蹭或是又跑去拿起一本书来看呢?这就是该同学自己设定的一个小游戏了,每天乐此不疲地玩:小米穿好睡袋盖上毛巾被,米爸拿着一小杯水进来,假装责问小米,怎么还没穿睡袋啊,是不是还等着我来穿啊!小米笑眯眯地说是。于是米爸再假装生气地掀开毛巾被,假装要帮小米穿睡袋,结果“惊讶”地发现,小米早就穿好了!此时小米就会得意地哈哈大笑----每天都要这么假装上一回,米爸同志辛苦了!
7、留出时间
给孩子留出时间,这也是父母接受孩子“磨蹭”,再进行引导的一个办法。如果孩子有可能拖拉或磨蹭,而接下来要做的事时间比较紧急,比如半个小时后就要出发去赶飞机,在此之前孩子得赶紧吃完饭穿好外套等等,那么就把出发的时间先定下,然后再预留出更多一些的准备时间让孩子来完成他(她)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就不会因为时间紧急而导致快点儿妈妈和等会儿宝宝之间的摩擦发生了。比如小米每天8点上幼儿园,往常我都是7:30叫醒她,然后开始一系列的穿衣、洗漱活动。可是小米给这本就有些紧张的晨间时光又加入了一个环节,要读一本书再去幼儿园。那怎么办?虽然小米如果动作紧凑些,也不是不可能,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能要求她多快呢?不可能象大人那样争分夺秒,那就只好把起床时间往上调一调,改成7:10起,时间就变得充裕多了,因为时间而发生的矛盾就消失了。
【当“快点儿”妈妈遇上“等会儿”宝宝】相关文章:
宝宝睡得香长高快 妈妈需要这样做07-14
准妈妈遇上装修要“走开”08-22
宝宝风疹块 家长这么护理宝宝好得快10-03
冬季宝宝咳嗽 吃这些好得快06-26
给宝宝洗澡耳朵进水这么处理干得快02-21
宝宝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09-04
要想又快又轻松的给宝宝洗澡应该这样做02-26
宝宝身上长痱子擦什么好的快08-19
宝宝出牙不适?快用这四神器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