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下次你再自己跑掉,坏人就会把你拐走,他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了。听到这句话,孩子内心惶恐不已。孩子的反应告诉妈妈,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自个儿跑出去了。但是,这位妈妈这样处理问题,似乎有点过分了。真正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时刻揪着的心放松下来?如何既保护好孩子,又不因此而抹杀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
绑架、恐怖事件……想到这些,危险就似乎离你近了一些,使你不由自主地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将他严严实实捂在自己的双翼之下。而这样护犊,是不是就能万无一失呢?
小威才5岁,却已经显示 、出对交际的浓厚兴趣。有时候,他妈妈会为此感到欣慰,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担心。他会跑到陌生人身旁,告诉人家自己的全名,然后就和别人攀谈起来,这位38岁的妈妈如是说。有一天,小威又自己跑出去了。对此,妈妈对他说:下次你再自己跑掉,坏人就会把你拐走,他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了。听到这句话,小威内心惶恐不已。小威的反应告诉妈妈,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自个儿跑出去了。但是,这位妈妈这样处理问题,似乎有点过分了。
在那些不断传出孩子丢失和恐怖袭击消息的岁月里,母亲对孩子的安全给予十分的关注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弄清楚:媒介对负面事件的报道,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其效果是扩大了负面事件实际发生的几率。专家说:这是弥散在我们文化当中的戏剧性幻想症,搞得家长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神经兮兮。当这些过度的担忧被传导给孩子时,他们也会变得焦虑,并且胆怯。
到底是什么在持续刺激父母们那紧张的神经?真正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时刻揪着的心放松下来?如何既保护好孩子,又不因此而抹杀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来看看下面的专家意见吧。
什么让我们忧心忡忡?
世界是如此地危险,已经超出我们应该担忧的程度,我们如何能放心地让孩子一个人应对各种情况。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妈妈们不敢放手的原因是:我们太习惯于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世界了,而父母们则对于孩子们可能面对的危险过于敏感。几辈以前,孩子死于致命疾病的几率并不像今天这样小;人们更为经常地面对各种威胁。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些威胁似乎变小了。再往后,就是20xx年的9·11事件。世贸中心袭击事件尤其经典地代表了这一代父母的看法:相对于这危险的世界,人类太脆弱了。
面对全球性的威胁,父母们感到无助,于是试图减小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孩子所可能遇到的威胁,比如绑架或其他儿童犯罪事件。而现在社区关系的淡化,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流动性的增大,与我们比邻的常常是陌生人,或者我们不断建立的是与陌生人的邻里关系。而生活的忙碌,更使我们几乎不可能去了解社区中的每个人。
然而,给父母们背负上如此过分焦虑的第一大祸首,并不是人与人关系的疏远或一件件骇人听闻的事件,而是——电视新闻。它通过将遥远的地方偶尔发生的危险事件传播给人们,让人造成一种事件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专家说:父母对孩子的安危担惊受怕,主要是他们看电视新闻太多了。
真正的危险何在?
两年前,美国有个孩子被拐骗失踪,电视上经常放有关的新闻。结果,很多美国妈妈便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拐跑。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多年中,美国被陌生人拐走的孩子只有100多个,其中还包括了滞留一晚又被找回来的孩子。孩子被拐走的确不幸,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不幸。孩子被拐骗,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到性攻击,而且这样的情况比例很高。在美国,每年都有5.8万件此类事件发生,而大多数受害者是十几岁的孩子。事实表明,十几岁的孩子比幼儿面临更多的危险,父母必须增强让孩子树立安全纪律观念的意识。
专家说,对于恐怖事件,由于发生几率基本跟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父母们根本不必而为此过分伤神。
【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相关文章:
喜欢音乐是胎宝宝的天性【经典】11-19
喜欢音乐是胎宝宝的天性11-11
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要顺应天性10-06
宝宝爱玩水是天性 玩水有益身心07-27
如何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10-17
让宝宝先天性畸形的3大原因09-15
宝宝先天性心脏病尽早手术能治愈11-12
误用“恐吓”方式让小孩止哭02-11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