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孩子如果具备足够强大的免疫能力,无疑是一道强有力的屏障。而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首先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体质特点,“对症”喂养。在此,市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黄建群副主任医师给各位家长开出“喂养处方”:
中医儿科体质辨识:
由于小儿的体质与成人有所不同,中医常将小儿五脏特点归纳为“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
“心有余”:在生理上表现出小儿神思敏捷,聪明好奇,病理上可表现为烦躁、夜啼和口舌生疮等心火有余的实证,尚有心气不足,心神怯弱,易受惊吓的虚证一面。
“肝常有余”:小儿时期少阳升发之气旺盛,如草木方萌,欣欣向荣,病理意义主要为小儿患病后,肝木之气易亢旺而动风。病理上起病急骤可见高热惊厥、肢体抽搐神志昏迷等症状,起病缓慢可见性情急躁、好动不静、两眼时眨、手足蠕动等症状。
“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然小儿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失常。运化不足,饮食停滞,短期内多生腹胀、大便不调诸症,长期则更伤脾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乏源,又易导致气血两虚的病证,临床多见面色萎黄、四肢痿软乏力等。
“肺脏娇嫩”:小儿肺脏尤娇,卫外不固,易受侵袭。在病理上表现为易伤难调。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及肺炎喘嗽等。
“肾常虚”:小儿肾阴肾阳均未充盈、成熟,因此要注意对小儿肾阴肾阳的固护,让它逐渐充盈成熟而不可克伐。肾精不足可导致各种疾患,如佝偻病,遗尿等。
喂养指导:
我们可将小儿体质分为健康、寒、热、虚、湿五型。
健康型:这类小儿身体壮实、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胃纳佳、二便调,饮食调养的原则是平补阴阳,食谱广泛,营养均衡。此类小儿无需进补,以免阴阳寒热失调,滋生疾病。
寒型:这类小儿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不爱活动、胃纳欠佳,食生冷物易腹泻,大便溏稀。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温养脾胃,宜多食辛甘温之品,如羊肉、鸽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等,忌食寒凉之品,如冰冻饮料,西瓜、冬瓜等。临床用药宜温热散寒,忌寒凉。
热型:这类小儿形体壮实、面赤唇红、畏热喜凉、口渴多饮、烦躁易怒、大便秘结。此类小儿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热。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清热为主,宜多食甘淡寒凉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萝卜、绿豆、鸭肉、梨、西瓜等。忌食芒果、榴莲、菠萝、橙橘等热性水果。临床用药宜清热寒凉,忌辛温。
虚型:这类小儿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不爱活动、汗多、胃纳差、大便溏或软,此类小儿易患贫血和反复呼吸道感染,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气血双补,宜多食羊肉、鸡肉、牛肉、海参、虾蟹、木耳、核桃、桂圆等。忌食苦寒生冷食品,如苦瓜、绿豆等。临床用药宜补气养血,忌寒凉性药物。
湿型:此类小儿嗜食肥甘厚腻之品,形体多肥胖、动作迟缓、大便溏烂。保健原则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宜多食高粱、苡仁、扁豆、海带、白萝卜、鲫鱼、冬瓜、橙子等。忌食甜腻酸涩之品,如石榴、蜂蜜、大枣、糯米、冷冻饮料等。临床用药宜化湿健脾,忌苦寒性药物。
【预防手足口病先了解宝宝体质】相关文章:
预防手足口病 可以给宝宝接种疫苗啦07-27
小孩怎么预防手足口病02-10
怎么护理手足口病宝宝?10-11
宝宝手足口病怎么护理09-24
如何预防小孩被手足口病传染03-19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09-18
一岁半宝宝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10-24
预防手足口病日常护理很重要10-04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吃什么好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