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对根儿内在发展的帮助

时间:2023-10-24 17:31:05 职场 我要投稿

  儿童的建设性游戏也被称为儿童的工作,是儿童获得内在发展最重要的方式,关于儿童的工作对儿童内在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中的《帮助孩子升华精神愉悦的品质》一章中进行了详细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玩电筒发现空间关系

  根儿3岁以前,我们没有意识为根儿准备工作材料,没有为他在房间里准备一个工作区,在那个年代,我们完全不知道儿童工作的概念,更不清楚儿童的工作能够为孩子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根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读书,或者看电视,根儿幼年早期的工作处于缺乏的状态。虽然我们没有为根儿准备工作区,但是,家庭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也会成为孩子积极寻求的工作材料,当孩子内在发展的敏感期到来后,孩子会主动寻求可以帮助自己发展的材料,来满足自己内在发展的需要。

  记得根儿1岁时,他在床上发现了一个电筒,那是我们为了在夜里起床照顾他而准备的。因为没有更多的玩具,根儿就把电筒当成了玩具。他先把电池从电筒里倒出来,然后再把电池装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每次玩这个游戏可以长达一个小时,对这个游戏的兴趣持续了半年左右。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游戏中到底蕴含了怎样的意义,每次根儿玩电筒,我们就感觉到终于可以有时间休息一会儿了,于是,我们不会打搅他,只是安静地在旁边陪伴,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才帮他。

  现在,我能够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给根儿带来的内在发展。第一个发展是根儿对空间的认知,电池可以从电筒里进出,让根儿从具体的物质关系中认知了空间,同时还认知了空间与物体的关系——圆形的电池能够从圆形的电筒空间里进出,这是他对空间与物质关系的早期认知。第二个发展是他的专注力,1岁左右的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但根儿可以长达一小时,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三个发展是大脑与手眼协调的能力,刚开始将电池装入电筒中时,根儿不能够达成目标,电池总是不能够准确进入,在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终于成功将电池装入,这是大脑与手眼协调后的结果。第四个发展是成就感与自信心,只有经过努力达成目标,孩子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就此对自己有信心,成功后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给予根儿安静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弥补了我当初的无知,现在才明白,无论我们是否懂得育儿的知识,只要跟随孩子的步伐,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对孩子进行太多的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积木给孩子带来的内在发展

  直到根儿4岁,我们搬了新家,房子宽了很多,根儿有了自己的房间,在他房间的阳台,我们专门辟出一块工作区。这里摆放着他的所有玩具,他可以坐在地板上玩,我们允许他在自己的房间里随意张贴他喜欢的图片,给予他对这个房间自由掌控的权利,至今,房间的墙上和门上都贴着他幼时喜欢的贴画,我们一直保留着。

  根儿在这个房间里有了自由,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他都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搭建积木、做手工、做拼图游戏等,他特别喜欢动手,这个时候我们也不会打搅他,孟爸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经常为根儿买回一个木质的立体拼图,让根儿动手完成,他会拼出一个动物、汽车、飞机、房子等,我们视这些作品为艺术品,摆放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才明白,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根儿开始修复曾经缺失了的内在发展。

  我以根儿搭建积木这件事来说明工作对孩子内在发展的重要性。

  内在发展之一:统筹能力。在根儿搭建积木这个工作中,先要确定目标——搭建一个什么东西,接下来是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然后实施计划,最后获得成功。整个项目的统筹是一个人将来管理自己学业和工作的基础能力。

  内在发展之二: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和修正能力。在使用每一个积木时,根儿必须根据积木的形状、目标整体要求、前一个基础搭建、下一个积木的选择等,来观察和判断对这块积木的使用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需要更换,修正自己的设计。

  内在发展之三:手眼的协调能力、大臂与小臂的协调能力、手指掌控积木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经过工作来达成。

  内在发展之四:专注力和成就感得到发展。专注力成为根儿学业优秀的基础,每一次的成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这是自信的基础。

  内在发展之五:创造能力。用同样的积木,根儿变换造型,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形状。

  生命本能需要的发展就是内在发展,人类进化了上万年,已经将一个人生存的必备能力储存在生命之中,在童年的时候,成人要给予孩子条件,让他们将储存在生命体内的能力发展出来,完成一件事情的统筹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大小臂间的协调能力等,这些就是蕴藏在孩子生命体内的必然发展。

  孩子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够获得内在发展的机会。根儿在3岁前没有获得足够的工作机会,他喜欢阅读,但阅读不能够给他带来上述能力的全面发展,根儿的工作和阅读没有平衡。4岁以后,当我们在无意识中为他准备了自由的空间,他需要什么玩具孟爸都会尽力满足他,为他提供更多的工作材料,由此,他被阻碍的内在发展开始修复。生命中任何被阻碍了的发展都有机会获得修复,年龄越小,修复的能力就越强,修复的效果也会越好。幸运的是,我们当初给了根儿这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获得了全面的修复。

  迷上飞机和四驱车

  根儿5岁多的时候开始转向了更为精细的工作,他迷上了拼装飞机模型,最喜欢的是米格战斗机,孟爸常常带根儿买回兵器杂志和飞机模型零件,父子一起研究各种型号的战斗机,一起将零件组合起来,完成飞机模型的拼装。每周,根儿都会完成2~3个飞机模型的拼装。

  在阅读飞机模型杂志的过程中,根儿开始认识一些专业词汇。一次,根儿问孟爸“马赫”是什么意思,孟爸一时回答不上来,那个时代没有电脑,孟爸就在家里查询字典和词典,但没有找到答案,第二天,孟爸专程到新华书店查阅了很多书后,才找到“马赫”的解释,马赫是音速,是以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1836~1916)的名字来命名的概念,定义为物体速度与音速的比值,一般是用于表示飞行器速度, 1马赫等于 1224千米 /小时。孟爸把查询到的结果告诉了根儿。孟爸对根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都非常认真,从来不会敷衍了事。这样的身教让根儿传承了认真治学的态度,至今,只要根儿有不明白的知识,他都会认真查阅资料求证答案。

  根儿7岁左右时,迷上了四驱车,这可能是男孩的本能,他兴奋地将买回来的四驱车零配件包打开,按照装配图指导拼装成型。根儿剪下各种四驱车的图,张贴在他的床头。

  在离我们家不远处有一家四驱车小店,店里有一个搭建好的四驱车跑道,每天有很多小孩拿着自己的四驱车到小店,和小朋友比赛。根儿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去那家小店玩,当时学校不给一年级的孩子布置作业,所以,根儿从下午3点半以后都是可以自由玩耍的。根儿开始只是买回拼装好的四驱车,后来,他要求买零件回家自己拼装,得到了孟爸的支持。

  在拼装四驱车的早期,根儿买回的是半成品,只需要把一些大的零件安装好,四驱车就拼装完成。根儿很快就不满足于如此简单的拼装了。他买回了各种大小零件和各种工具,用工具箱分格装好,照着图纸自己动手拼装。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他一头扎进房间,拿出工具箱开始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向孟爸求助,孟爸本来就懂得机械,还做过汽车修理工,非常乐意与儿子一起研究四驱车。半年后,连根儿的四驱车马达都是自己完成的,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四驱车去小店,和小朋友们赛车,他的四驱车被年轻的店主选中,被展示在小店里,他缠绕的线圈驱动马达被店主认为超过了自己的水平,店主经常让根儿帮其他小朋友缠绕线圈马达,他做的马达能够帮助小朋友的赛车速度不断升级,这让根儿异常得意。父子俩还买了一个立体车道架在家里,看着四驱车在轨道上跑着,开心极了。

  现在我才明白拼装飞机模型和四驱车给根儿带来的内在发展,在完成了搭积木、做木质立体拼图这些大动作的工作后,根儿的修复进入到了精细动作的发展阶段。飞机和四驱车中那些细直径只有米粒大小的螺丝、使用牙签一样细小的工具、用铜丝整齐地缠绕指甲盖大小的马达,这些精细的工作过程,让根儿的精细动作、掌指关节、指尖肌肉的力量、手指间的协调配合、精细的手眼配合等得到了发展,同时得到发展的还有他的耐心、细心和意志力,在一边研究图纸一边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根儿手和脑并用,大脑细胞被充分激活,智力得到了发展。迷上飞机和四驱车几年,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这也得益于孟爸的观念,他认为男孩就应该玩车玩飞机。

  9岁以后,我们离开昆明到成都,根儿很少玩四驱车了,放假回到昆明,他也不再去小店,似乎失去了兴趣。他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零件,我有时会觉得很浪费,为什么不继续呢?我认为他应该继续四驱车的拼装,但孟爸说:“根儿不愿意玩,为什么要逼迫他玩呢?儿子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嘛!”现在我才明白,那些零件的使命是来帮助根儿修复内在发展的,现在,根儿的修复完成了,零件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至今,我仍然保留着根儿的工具箱,工具箱里还保留着他缠绕的马达,马达上的铜线非常规整,让我们都不敢相信这是8岁的根儿亲手完成的。

  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为他建立一个工作区,为孩子喜爱的工作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给孩子自由而充足的时间,这是我们在家庭中可以完成的早教,这样的早教给孩子带来的内在发展,是任何早教机构的教学都不能替代的。我们的做法也弥补了根儿在传统幼儿园工作量的不足,我非常庆幸那个年代里我和孟爸坚持让根儿玩耍,没有让根儿写字背单词做计算题,在他被耽误之后依然赢得了修复的机会。

  工作保护了孩子的专注力

  根儿在认真工作的状态中,专注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养成了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专注的品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对他看电视节目有过多的限制,每天到了他喜欢的动画或者英语节目时间,他会专注地看电视节目,节目一旦结束,他会离开电视,马上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中。由于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所以,他不会沉溺在电视节目中,同时,我们对他的电视时间也控制在每天一小时,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们到根儿奶奶家里玩,7岁多的根儿带上了自己的作业。下午,根儿在客厅里做着作业,当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开始后,他马上停下作业开始看节目,半小时后,节目结束了,根儿立即转身继续做作业,我们把电视频道转到了我们喜欢的节目上,没有刻意调小音量,客厅里,我们继续看电视,根儿就坐在那里做作业,直到作业完成,没有转过身子看电视一眼。根儿的大伯感叹道:“根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太强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给予根儿看电视的权利,同时又在时间上有所限制,让根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现在,有一些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反而对电视节目异常向往,人为地制造了孩子对于电视的饥渴感。我一直认为,孩子生活在每天都能够接触到电视的时代,电视中的节目对于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如果我们现在完全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看电视的欲望就会被成人强大的控制力所暂时压制,一旦成人失去对孩子的控制,那么,当孩子获得看电视的机会,他就会失去自控。对于孩子看电视的问题,我认为只要父母培养好孩子遵守规则的品质,定下给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就可以满足孩子对电视节目的向往。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对于电视中偶尔出现的特别节目,给予孩子特别的政策,满足孩子对某一个节目的喜爱,当然,这样的临时政策不宜太多。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有电视,但父母对我的限制非常多,只能够在周末看电视。一次,有一个芭蕾舞节目在电视直播,我非常想看,与父母商量后没有被同意。晚上,节目开始了,我坐在书桌前,面前放着我的作业,可是我的心一直在想着芭蕾舞,情绪陷入对父母的怨恨中,根本无法做作业。来到窗户前,突然发现对面人家的房间里电视在播放芭蕾舞,我便坚定地告诉自己:今晚坚决不做作业,即使对面房间的电视我不能够看得太清楚,我也要趴在窗户上看!

  一些孩子由于6岁前缺乏专注的工作机会——家庭没有给予孩子工作的空间和时间,不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工作材料,孩子的工作总是被成人不停地打断,那么,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持续专注力很难养成。一些老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控制太多,他们更愿意孩子乖乖地坐着看电视,这样的孩子不会工作,也不愿意工作,除了看电视的时候能够安静专注,其他时间都很难静下心来,这样的孩子容易沉溺于电视。

  在养育孩子时,我们满足孩子工作带来的内在发展,给予孩子一定时间限制去看电视,为孩子的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带孩子旅游,等等。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的生活和愿望达成一个平衡,同时给孩子带来全方位的能力发展。

  工作建构起了孩子的意志力

  朋友的孩子上初三,面临中考,成绩却一路下滑,父母历数了孩子的问题:“做作业不认真,考试粗心,作业中的错误反复犯,老师和父母都认为他不认真,他还要狡辩!”孩子却觉得自己很冤枉:“我是很认真地做了作业的呀,考试为什么会反复犯同一个错误,我怎么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获得好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本能,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让父母和老师满意,但是,当孩子的人格建构出现了缺失,就会面临着没有心力来支撑自己做好,表现为心力(意志力)缺乏。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好作业,但他们就是没有心力去克服学业的困难;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父母,他们明知应该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但是,他们就是做不到。缺乏心力意味着:我们想做到最好,也能够做到最好,但是内心没有力量来支撑。

  每个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都需要意志力,人类的意志力是从幼儿阶段的工作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幼儿无限热爱工作,他们不知疲倦地搭建积木、修建沙堡、做厨艺、拼装四驱车……在享受着精神愉悦的玩耍中,坚持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就是意志力建构的初级过程。这是上天给孩子安排好的发展“程序”,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玩耍”,却是为孩子将来认真完成作业、认真考试、认真做成一件事情打下的意志力基础。

  趋利避害是人类进化保留下来的生存法则,人类的天性就是“贪图享受”,工作能够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内心满足时,孩子就会不遗余力地贪图这样的精神享受,于是,便有了孩子的“坚持做到底”,这种“坚持”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志力。在孩子心智没有成熟之前,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就要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喜欢是持久的基础,无论在旁人看来这件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困难,对于喜欢这件事情的孩子来说,困难是挑战,会给他带来满足感,复杂是展现自己智慧的机会,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这个过程让孩子享受到了人类的高级精神愉悦——发现自己!这样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孩子意志力炼成的根本元素。

  我们错误地认为: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就要让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用以锻炼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样来对待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是违背了人性发展规律的,也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目前,更多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被成人违背自然规律地教育着,孩子们缺乏工作材料和机会,错过了工作带来的内在发展契机,他们被安排写字、背书、做算数题、背英语单词,而我们却美其名曰:“这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孩子们生活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将来,悬挂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空中,他们的意志力就这样被成人的浮躁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缺失!

  缺乏工作带来的后遗症

  在我接触到的大量家庭中,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工作(动手)对孩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里没有孩子的工作区,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工作材料,孩子因为工作弄脏了房间还会被家人训斥等。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大多数幼儿园秉承着旧的传统教养模式,每天给孩子安排文化学习,孩子依然得不到足够的工作。由此,孩子在6岁前需要通过工作而获得发展的专注力、创造力、手眼协调能力、手臂和掌指活动协调能力、指尖小肌肉活动协调能力等,都没有得到充分训练,进入小学后,孩子会出现明显的因工作不足而引起的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上课做小动作,撕扯衣服角、不停地玩笔或其他物品、不能够专注地听老师讲课、不能够持续完成作业、上课坐不住等。曾经,孟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买不起玩具,从幼儿到童年都是自己做玩具,他做过的玩具有陀螺、竹子枪、木头枪、铁环、木轮车、铁轮车等,所以,孟爸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很好。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我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他上课爱说话,小动作多,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站起来,还去摸其他小朋友的头,不爱写作业,老师讲课也不听,这些毛病从上幼儿园就有了。我和老师经常给他讲道理,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可就是不改。老师建议孩子要回家静心,我建议老师如果孩子上课调皮就直接让他去操场跑几圈,现在,我们给他设个反思角,在规定时间内反思,再问他错在哪里,可是他每天还是照常,没有什么效果,老师总说孩子聪明就是毛病太多,我该怎么办呢?”

  如果当初孩子所在的幼儿园里有丰富的工作区供他们自由选择,这个孩子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他将在这样的工作中发展出专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他能够静心做一件事情,身体的能量也有了一个正常宣泄的渠道,手也在工作中“动够了”。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用6年的时间让孩子的专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得到保护和发展,然后,再将他们送入小学学习,他们就能够在课堂里正常听课,不再有频繁的小动作,能够有意志力坚持完成作业,能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

  现在,孩子尚未建构好这一切,就被送入小学学习,导致他不断地被说教和惩罚,孩子需要的帮助是为他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他喜欢动手做的事情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他能够安静地把一件工作完成,在其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学习遵守群体规则。这些本该在孩子6岁前能够顺其自然完成的发展,现在要重新补救,当然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代价。

  为什么孩子要在6岁后上学,这是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确定的,6岁前的孩子需要完成内在发展,为6岁后更好地完成学业奠定生理和心理基础。现在,孩子的父母和老师给予他的帮助只有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没有任何帮助,给孩子带来的只有自卑,以致形成低自尊人格。

  对于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才6岁就上一年级,父母也有条件陪伴孩子,可以让孩子休学一年,给孩子提供他喜欢的工作空间和材料,重建孩子的专注力、意志力和其他内在发展;如果父母不具备陪伴孩子的条件,就尽量帮助孩子减少学业压力,多为孩子提供工作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我们心里要清楚地知道,当孩子错过了发展的时机(关键期),修复是极其困难的。

  从根儿的成长过程中,我理解到的早教是:让孩子在吃喝拉撒中获得个体的尊严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力量,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能够舒展他们生命内在发展——专注力、意志力、创造力、探索世界的勇气、身体与大脑的协调能力等。早教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课业知识,更不是让孩子提前掌握更多的非生活的技能。这点请家长们务必理解。其实,有些早教完全可以在家里做,我认为,去早教机构的目的不是给孩子找一个可以爬的地板,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在早教机构接触到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孩子也有一个接触到更多同龄人的地方,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这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工作对根儿内在发展的帮助】相关文章:

如何帮助宝宝智力发展有技巧10-23

内在心理的认知是07-29

如何激发活力内在动力04-21

安全的婚姻是你内在的婚姻02-24

孕妇对着电脑工作对胎儿好吗10-14

孩子专门与爸爸作对怎么办09-08

心理测试揭示你内在深层的性格08-31

怀孕工作对着电脑会有影响吗10-13

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07-21